广州透水碧道作为十大重点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透水混凝土在广州的季节性气候表现出独居特色的透水漏水进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的经典应用,在跟杭州对比就明显的典型的透水率好高,明显的缓解热岛效应很明显的效果。接下来小编引导别人对碧道建设的相关讲解,
三获国际奖项
2021年世界景观建筑大奖(WLA)的“建成类-城市空间”奖
国际景观奖(LILA)的“基础设施类”奖
2021年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LI Awards)开放式项目
华丽丽变身!有你家的吗?
透水碧道,被称为城市治水升级版,在基本解决河涌水质黑臭问题后,广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万里透水碧道建设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转变,真正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打造理想水生活。根据规划,广州力争2022年完成三纵三横骨干网建设、建成透水碧道1000公里以上。截至目前,已建设透水碧道778公里。
一条条穿城而过的透水碧道各具特色,却都匠心独具,成为市民的休闲地、亲水地,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滴水的旅程H5 阅江路透水碧道:
“五道合一” 休闲玩乐设施都有
在海珠区阅江路透水碧道,孩子们在小游乐园里玩耍,年轻人在透水碧道上跑步、骑行,还有人悠闲得在江边钓鱼。阅江路透水碧道属都市型透水碧道,西起广州塔,东至琶洲大桥,全长6.6公里,现已全线建成开放。该透水碧道以“阅江汇客·都市生活”为理念打造全人群的都市亲水生活场景,沿着阅江路透水碧道向前,一路绿意盎然,抬头望去,琶洲试验区建设热火朝天,一幅现代数字经济与绿色生态交织的画卷正在展开。阿里巴巴、腾讯、TCL、三一重工、唯品会、科大讯飞……一幢幢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五道合一”是阅江路透水碧道的特色,从江边到绿地,6米的漫步道、3米的跑步道和3米的骑行道全线无障碍覆盖,跑步道与骑行道都采用防滑弹性材质,提升跑步骑行体验。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与有轨电车道、珠江水道共同实现五道贯通,串联琶洲西区、会展中心、琶洲东区、广州塔、海心沙、二沙岛等重要节点。
带孩子在透水碧道上玩耍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环境好,空气好,交通又方便。有轨电车就在旁边,还能晒到太阳,比室内的游乐园更适合孩子。”注重品质与细节是广州透水碧道建设的特色,记者看到,游乐园里的“沙池”铺的不是沙子而是小块的树皮。负责阅江路透水碧道设计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小块树皮避免了孩子玩耍时,鞋子总会进沙的情况,而且树皮也更柔软,对孩子更安全。”此外,阅江路透水碧道上的草地并没有设置任何禁止人进入的设施,相反,设计者希望市民与草地亲近。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透水碧道上种植的是兰引三号草,就是足球场用草,适应力强、耐踩踏。我们希望看到人们在草地上搭帐篷、野餐,嬉戏、玩耍,好好享受这美好的滨水空间。”
人气旺是阅江路透水碧道的又一大特色,透水碧道上相隔不远的两处儿童活动空间,每到周末、节假日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琶洲大桥底还有为年轻人定制的可以玩滑板和轮滑的极限运动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广州的公共空间非常缺乏这类场地,要不就是封闭管理场地。我们利用桥下空间风雨无阻的特点,结合场地原本的高差变化,创造了丰富的起伏和多样的滑道,还与专业的滑板团队对接,加强场地的专业体验。”
大源支流透水碧道:
网红打卡点 助力乡村振兴
说起大源支流透水碧道,要先从大源村说起。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大源村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超20万人,是广州市“最大的城中村”,电商经济发达,也是我国首个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淘宝村”。2019年以来,大源村探索打造大源支流乡村型透水碧道试点,大大增加了群众亲水性,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大源支流透水碧道共贯通河道2.65公里,沿涌边建设慢行道1.09公里。在清澈的溪水上搭建了褐色的木栈道连接上下游,并配套白色栏杆、凉亭、石凳等设施,两岸绿草茵茵、小花盛开,一派怡人的景观。湖北人杨美珍自称是“大源媳妇”,她告诉记者:“我嫁到大源村已经有20多年,刚来的时候大源支流是可以下去洗衣服的,每天也从这里挑水回家喝。后来水质变差了,就再也没有人来挑水。”在杨美珍看来,现在的大源支流比以前更美,“透水碧道建成后,本地人、外来人都喜欢到这里走走,沿着透水碧道设置的羽毛球场、溜冰场更是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每天傍晚在这个小广场上跳舞的人也很多。”
原来在大源东路华快桥底段,大力拆除沿河搭建的很多窝棚和简陋厂房,将闲置空间升级改造为大源党群文化广场,设有红色长廊、清风亭等,集思想教育、休闲健身、文化传播功能于一体,成为大源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一张新名片。在下游大龙头空地处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及老人器械活动区,利用原生态自然溪流景观,结合亲水大阶梯为观景点,给游人提供运动休闲、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昔日闲置或破败的空间格局已成为今日网红打卡点和“晒”幸福的背景墙。
在村民们眼中,大源支流透水碧道是一条能带动乡村振兴的透水碧道。环境整治好了,产业发展也随之受到带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大源村民委员会对电商产业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帮助,例如位于大源村的都瑞直播基地,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如今已经成为网红直播带货的根据地,大源村现有淘宝商户5000多户,但普遍对直播还比较陌生。直播基地除了提供硬件设施,还配套以运营服务,教大家如何直播卖货。未来,这条全国闻名的“淘宝村”还将加快现代产业集聚发展,升级改造4个电商创意园,集聚进驻500多家电商企业,成为全国第一大淘宝村。
大沙河透水碧道:
水生态优先 保留“水秀花香”风貌
地处广州西郊的大沙河透水碧道刚建成不久,却已深受市民喜爱。午后两三点,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透水碧道旁的草地上,一只大金毛狗和一只小黑狗在草地上追逐、打闹、翻滚,它们的主人在旁边搭了简易小帐篷,静静地看书。透水碧道上有人跑步,有人在涌边的小亭子里闲坐,正在散步的梁女士告诉记者:“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的透水碧道,很开心啊!过去这里是一个湿地公园,但比较疏于管理,树木杂乱。经过整治提升后,大沙河透水碧道开阔多了,到处都漂漂亮亮,我每天都会到这里散步,周末、节假日来这里露营的人也很多呢。”
大沙河全长5.2公里,周边交通便利,靠近广佛线龙溪地铁站,毗邻广州花卉博览园。梁女士说:“这里交通便利,下了地铁走几分钟就到了,从透水碧道走过去就是花卉市场,周末来这里逛逛再好不过。”
大沙河透水碧道建设过程中一直贯彻水生态优先的建设理念,充分遵循了原有河涌湿地的生态属性,保留了“水秀花香”的特色风貌。大沙河透水碧道设计理念贴近生态、留住滨水空间、发扬大沙河特色龙船传统文化等。在涌边,还能看到一个专门为放置龙船而搭建的简易船坞。
从透水碧道规划设计之初,荔湾区始终对标一线都市透水碧道标准,从堤岸护坡、游径空间等方面进行品质提升,融合“草坡入水”和海绵城市建设等现代理念,还原水岸线,调蓄雨水,涵养水生态环境,构建现代简洁、自然生态的活力滨水透水碧道。据悉,大沙河透水碧道还在建设环卫公厕和便民服务站,优化垃圾桶设置,后续还会根据群众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
荔湾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大沙河透水碧道,初衷就是给周边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坚持荔湾特色精品透水碧道定位,充分挖掘消费协作、花卉产业等乡村振兴要素,打造乡村透水碧道典范和示范标杆,努力实现城乡结合,人水和谐。
广州透水碧道建设三获国际奖项
2019年以来,广州提出按照广州北部山水、中部现代、南部水乡的布局,塑造北中南三大透水碧道生活圈;重点突出安全优先、生态优先、骨干优先;推进五个融合:透水碧道+黑臭治理,透水碧道+文化传承,透水碧道+全民活动,透水碧道+乡村振兴,透水碧道+产业群落。统筹治水治岸治城,发挥透水碧道经济效益,让群众共享治水成果。力争2022年完成三纵三横骨干网建设、建成透水碧道1000公里以上。截至目前,已建设透水碧道778公里。
广州透水碧道在国际上也屡获认可。继获得2021年世界景观建筑大奖(WLA)的“建成类-城市空间”奖与国际景观奖(LILA)的“基础设施类”奖两项奖项后,2021年9月,广州市透水碧道建设总体规划与实施入围2021年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奖(LI Awards)开放式项目。
各区已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透水碧道,如第一条共同缔造透水碧道——鸭洞河透水碧道,第一条生态修复透水碧道——海珠湿地透水碧道,第一条水岸共治透水碧道——增江透水碧道,第一条产城融合透水碧道——蕉门河透水碧道,第一条乡村振兴透水碧道——大源支流透水碧道等,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透水碧道建设中,广州推进42片水源保护区保护管理,协助保护59座江心岛,基本建成“5主6次”透水碧道风廊和22条水鸟走廊,重点保护8类城市水鸟,以试点形式开展了鱼道、鱼巢建设,恢复光倒刺鲃等15种鱼类洄游生态圈,串联了一批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大型公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城市公园。
彩色透水碧道还串联带动全市4类85片产业园区,挖掘3类48片透水碧道沿线价值地区,构建373公里水上运动产业带,有序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深度融合。在增江透水碧道试点中,将透水碧道与镇村扩容提质、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相结合,促进沿线产业提档升级。
与此同时,透水碧道建设还促进增产增收。以从化鸭洞河为例,鸭洞河透水碧道建设与从化生态设计小镇有机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塘尾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盘活闲置“沉睡”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盘活了附近5条村600多亩闲置集体留用地,为这几个村带来集体收入约660万元;盘活了闲置7年的扶贫综合农贸市场,在未增加任何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将废弃市场改造成为举办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的高端会场。